我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行业新闻 >
热点专题更多 >
热门标签更多 >
关注校园招聘形势,聚焦就业热点
时间:2013-11-04 10:02:23   来源:   点击:
大家都在关注: 关注 校园招聘 形势
分享到:
[导读] 随着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逐步攀升,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作为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从2013年4月起,前程

随着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逐步攀升,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作为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从2013年4月起,前程无忧将在已有的无忧指数“才市篇”、“IT篇”、“地域篇”外,每个季度发布“大学生篇”,从专业角度来解读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情况。无忧指数“大学生篇”除了将会定期公布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群体的在线招聘职位数据外,还将用更贴近学生的视角来观察校园就业热点,同时会及时地介绍前程无忧为大学生提供的诸多就业服务。

应届生招聘:北上广深行业优势明显,热门职能不受待见

根据无忧指数的统计数据,2013年3月,前程无忧的网上发布职位数中面向应届生人群开放的职位数超过97000个,占所有职位招聘总数的3.9%。从行业来看,除了房地产开发、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这三大龙头行业,金融/投资/证券、教育/培训、中介服务、贸易/进出口和保险这几个行业对应届生群体的招聘较为侧重(见图1)。

从地域角度细分,我们发现,应届生的网上发布职位数中,,北上广(指广东省)深的职位数占据了54.7%。而在面向所有人群的网上发布职位数中,北上广(指广东省)深占比为50.3%,说明在应届生的招聘上,北上广(指广东省)深的地域优势更加突出些,且特别体现在银行、保险、市场/公关这几个行业上。

而从职能来看,最缺应届生的5个职能大类是:销售人员、行政/后勤、客服与技术支持、房地产、储备干部/培训生/实习生(见图2)。但现实是,这些热门职能却并不受大学生的青睐,结合大学生的求职意愿,主要原因有两点:

1) 所谓的“专业不对口”。根据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之前发布的《2013企业实习生调研报告》,专业对口依然是在校生选择实习单位时最关注的方面。毕竟,专业还是大多数学生在求职时的最直接参照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参照。销售、行政/后勤,包括基础性的客服岗位就业门槛低,在不少大学生眼里,非但专业不对口, 而且“干这些打杂的工作有点掉价”。

2) 薪资待遇缺乏竞争力。以上这几大类职能的就业门槛都较低,专业对口要求也相对较低,随之而来的是薪资待遇也偏低。根据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最新发布的《2013应届生调研报告》,应届生在求职时最关注的就是企业是否具备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水平。应届生并没有因为自己初出茅庐就降低了对“钱景”的追求,于是上述提到的几类职能恐怕难以满足大学生们的胃口。比如,销售这个岗位就比较特殊,其底薪低但做得出色提成可观。但销售岗位一则竞争激烈,二则工作辛苦,三则考核严格,导致不少大学生对其“嗤之以鼻”。

其实,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部分原因:供应量大的岗位并不是大学生想去的,反之那些“僧多粥少”的岗位,比如国企、事业单位的任何岗位,都有千军万马挤破脑袋往里钻。或许,我们应该从根源上找找对策。

职业规划大赛:形式大于内容,学校更应从学生角度出发

时下选秀、比赛类节目正热门,在大学校园中也如此。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校园形象大使等活动充斥着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而“职业规划大赛”也在这几年悄然流行开来。前程无忧曾针对“学校组织的职业规划大赛是否对求职有用”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将近五成的网友认为学校组织的职业规划大赛“压根没用”。(见图3)

前程无忧为此采访了几位在校大学生,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案例一

画面回放:袁同学是医药卫生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入校以来始终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多次主持学校大型晚会。去年,小袁参加了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在他的参赛作品中,其职业规划最终目标是成为健康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一最终目标结合了他的专业、经历和兴趣,并且他因此在比赛中得到了第三名。

回到现实:袁同学如今在一家幼儿园实习,同时他也在准备积极备考幼师资格。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其说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更不如说只是一个“参赛作品”。

案例二

画面回放:张同学是专科德语班的课代表,职业理想是做HR。学校里职业规划大赛的通知下发之后,班里无人响应,她只能硬着头皮上。她的职业理想也在辅导员的授意下变成了德语翻译。最后基于她美好的“理想”、稳重的谈吐等综合素质,她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回到现实:比赛过后她私下向同学抱怨,虽说小语种人才比较吃香,但是自己有几斤几两重自己最清楚:以后自己还真没法靠这门只学了点皮毛的语言吃饭!

案例三

画面回放:李同学是中文系的大四男生,专业知识过硬,师范技能良好,在校期间多次参与了话剧演出并担任主角。结合这些经历,小李同学在参加职业规划大赛中表示,自己的最终目标是成为高校话剧教师,希望将话剧艺术在校园中“发扬光大”。他的作品在学校的比赛中脱颖而出之后参加了省级的职业规划大赛,在此期间他得到了众多专家们的指导和建议,收获颇丰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等奖。

回到现实:现在,李同学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他说:无论将来能否有机会去到高校,他都会立志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话剧艺术的魅力。

前程无忧职场专家:很多学校的职业规划大赛只是做做门面功夫,而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我职业规划中去。大学生身处象牙塔,与社会接触少,缺乏对社会职业的准确认知,许多大学生并不了解职业规划的真正意义,所以说现在的职业规划大赛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即便如“案例三”中的李同学那样“得到众多专家们的指导和建议,收获颇丰”,但这只是凤毛麟角。有人笑称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最多只能起个启蒙的作用,但即便如此,如果此类比赛能少一些校园竞赛的浮躁,多唤起一些学生们静下心来的自我认知,也足够了。